明末清初学者谷应泰《博物要览》中记载:楠木有三种,一为香楠,二为金丝楠,三为水楠。南方多香楠,木微紫而清香,纹美。金丝者出川涧中,木纹有金丝,向明视之,白烁可爱。楠木之至美者,向阳处或结人物山水之纹。水楠色清而木质甚松,如水杨之类,帷可做桌凳之类。楠木生南方,而黔、蜀山尤多。其树直上,童童若幢盖之状,枝叶不相碍。叶似豫章,而大如牛耳,一头尖,经岁不凋,新沉相换。其花赤黄色。实似丁香,色青,不可食。干甚端伟,高者十余丈,巨者数十周,气甚芬芳,为粱栋器物皆佳,盖良材也。色赤者坚,白者脆。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描述:楠木生南方,而黔蜀诸山尤多,其树直上,童童若幢盖之状。楠木产自我国四川、云南、广西、湖北、湖南等地,其中祯楠为我国特有的珍贵木材,金丝楠取材于贞楠。

清早期紫檀嵌金丝楠屏风床

明金丝楠如意纹夹肩榫大翘头案

清金丝楠四扇屏

明清楠木构架紫云宫旧址图

金丝楠禅意

金丝楠佛串
贞楠(金丝楠)材质软硬适中,由于其耐腐耐湿性强且木质稳定,因此历代帝王将其大量用于墓葬建筑和棺椁。 在明清传世家具中,楠木类家具也占有不少的比例。 晚明以前的皇家器物基本上都是楠木胎。比如故宫中太和殿里的金漆宝座是楠木胎贴金;宝座后的屏风以及仪仗等,都是楠木做胎。这些隐性的金丝楠使用给金丝楠蒙上了神秘的面纱,有人称其为“帝王之木”。除皇家大量使用外,宗教也可以按照朝廷懿旨使用,如元末明初道教的紫云宫,整殿用贞楠构架而成。 清后期金丝楠在民间也大量使用,并留下了不少传世精品家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