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/03/19 | 来源:艺咖文化
[摘要]胡景初老师出生于上世纪抗日战争时期,经历了建国、文革、改革开放、新世纪各个时期,从事家具设计与工艺研究大半载,并开创了中国高等家具设计专业,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的家具发展历程。
树根树枝家具 68cm x 68cm 2016年
午后的茶室,窗外的小树林已悄悄长出了春天的生机,暖暖的厅室内流溢着茶叶的芬芳,让人平静而安详。不经意间,一位身穿传统服装的老人出现于眼前,他是我今天访谈的对象——胡景初老师。他个头不高,人却显得格外精神、祥和。虽是初次见到老人家,却也给人感觉和蔼亲切,没有光环人物的距离感,一切谈话都在祥和的气氛下不经意地展开了,胡老师谈笑间带着低调和谦逊,却又清晰而理智。
放下严谨而理性的钢笔,执起柔软却刚强的毛笔
胡景初老师出生于上世纪抗日战争时期,经历了建国、文革、改革开放、新世纪各个时期,当过老师,做过杂志总编,从事家具设计与工艺研究大半载,并开创了中国高等家具设计专业,成为了多家家具企业顾问。他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的家具发展历程。
谈起家具行业,胡老师言语中透着微笑与自信,那是他多年深耕的沃田,在中国家具业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广东,胡景初亲历了其近三十年的发展。从最早的外资家具企业雄霸一方,到国营家具企业的出现,80年代后民族家具企业的崛起,90年代中的“军备竞赛”,跨世纪后市场竞争的残酷……这一切,他都了然于胸。
然而,如今胡老师这种了然于胸往往更多是从俯瞰者的角度来看待,在他心里,退休后还有另一番的艺术追求,那就是他一直心向的绘画天地。
问:您是家具行业领域的专业设计师,如今涉足水墨创作,这是您退休后的业余爱好还是您在艺术领域另一种方向的探索?
胡景初:关于这个问题,我觉得可以归结于以下几点:第一,我在退休后,手头上已基本上没有教学任务了,所以首先是出于打发退休闲暇的需要,充实自己的生活;第二,我从小就喜欢绘画,儿时的艺术启蒙早就在我心里播下了绘画的兴趣种子。
记得小时候,我祖父在乡下私塾当教书先生,他有一套《芥子园画谱》,我拿来学着画在自家的家具上,艺术效果好不好先不说,挨一顿揍却是肯定的,不过《芥子园花谱》却成了我最早的艺术启蒙读物;后来上小学的时候,我们学校有一位老师,有着相当好的绘画功底,画得跟跟丰子恺那样好,画面形象生动传神,他进一步启发了我对艺术的兴趣;上了大学后,我跟广州美院艺术专业的同学常常一起交流、画画,也从中获益匪浅。“文革”时期,大家喜欢画毛主席像,尤其是国庆前,大伙都要合作创作大幅的毛主席像,挂于整栋大楼前,我也乐于参与其中,每天要在竹架上爬上爬下地画,那时候年轻,冲劲十足,每当画作完成时,我都感到很有成就感,这些对于年轻时的我也是一种锻炼,当然也为自己的手绘功底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。
因此,我退休后,拾起了毛笔,研习水墨创作,之所以是国画而不是油画,一来是国画的作画工具和条件都相对简便;再者国画的毛笔在绘画上与设计常用的钢笔不同,它虽柔软,却能写出最刚强的效果,能表达丰富的情感,对我来说,既是挑战也是一种新的尝试。
问:放下钢笔,执起毛笔创作水墨画,您觉得二者有怎样的不同,多年的家具绘图经验,对您的水墨作品有着怎样的影响?
胡景初:运笔弄墨于宣纸之上,确实跟以往用钢笔手绘表现对象有很大的不同,手绘追求设计感,一笔一画需要严谨细致,讲究透视、结构关系;而毛笔因为水的晕散在表现上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和许多的可能性,它会产生你意想不到的效果,如何下笔、何时皴染,都要事先了然于胸,这样才能以少胜多,意到笔不到,这也正是水墨的魅力所在。
至于说从事家具对水墨创作的影响,我则喜欢以家具入画,这也是我现阶段热衷表现的题材,我以前从事设计,用钢笔、水彩表现家具效果图很多,但是用毛笔来勾勒轮廓、上色彩,却是新的尝试。
竹节椅 68cm x 68cm 2016年
无家具不成家, 家具人的家园情怀
胡景初常跟人说他是一个家具人,多年与家具接触,他对家具与家的关系有着自己独特而深刻的理解,拿起手中的毛笔去表现家具,不仅仅是打发时间,他有更高的艺术追求,落笔是随意而洒脱的,头脑却清晰而明确,他希望通过笔墨下的家具融入自己的情感与精神追求。
问:以家具入画,是出于怎样想法?
胡景初:中国画创作,更多时候是山水、花鸟、人物这些题材,我希望自己的水墨创作能有自己的特色,与别人拉开距离,加之常以家具入画的水墨艺术家并不多,所以我就想把家具作为常表现的题材,也作为自己在绘画领域的重点探索之一,所以我常说我这是家具人的书画。
另一方面,中国水墨画向来追求写意,也可能正是因为这点,在结构、造型没那么严谨,一些水墨艺术家在家具的表现上我觉得有些过于“虚”了,所以我要求自己画的家具都要有识别性,比如画联邦椅不能画出太师椅,不过我还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够到位,将来我希望在自己的画面中把山水、人物融合进来,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,诠释家具与人、与家的紧密关系,这是我目前追求的目标。
问:古画中也有很多家具如画的先例,如《重屏会棋图》、明代版画不是也有很多人物庭院故事的版画吗?
胡景初:这些当然是,但我并不追求像古人那样的工笔手法去表现家具,我的画面还是以写意为主,在兼顾造型和结构的基础上,表达个人的情感与思想情怀,或者说在画面效果的呈现上,我希望呈现出兼工带写的效果吧。
问:说到写意水墨,自然离不开个人情感的表达了,您以家具入画,又试图表达怎样的个人情感呢?
胡景初:我一直认为家具与人、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一个家,不能没有家具,什么是家?家就是在一个室内空间里,要有家具,有人,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“家”。有人无家具的家,那是家徒四壁;有家具无人的家,那是冷寂之宅。所以说家具和家不可分割,我在创作时,往往在家具旁加入仕女人物,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。家具不仅仅是实用的器物,更是人类的精神产品、是一种人文情怀,从古到今,都是虔诚的追求。我曾经见过一幅油画,画面中只有一张藤椅,椅子陈旧斑驳,却给人一种震撼感。从细节上看,藤椅破了一小块地方,但由此却让我联想到关于它背后的家庭故事,藤椅之所以会破,那也是因为它已被几代人使用了很多年,所以藤椅默默地见证了家庭的变迁和家族的繁衍,它让人产生对“家”的共鸣。
洗练脱俗方显文人雅趣,路漫漫其修远兮
谈起家具设计的风格创新,胡景初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新中式”才是大势所趋,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样式的基础上融入现代人的生活理念,简约洗练才显高雅逸趣。虽是一名家具人,胡景初却有着文人的高雅情怀,他同样把自己的设计理念带到自己的水墨创作中来。也许是因为他是民盟的成员,常常受成员中的画家影响,耳濡目染之故吧。徐景初的书画有文人的逸笔草草,又富有生活情趣和构成效果,笔下的一树、一景,落落大方、直抒胸臆;书法字里行间铿锵有力,篆体端庄而不失隽秀,大气而又刚劲。
问:您不仅以家具入画,还创作了不少山水和书法作品?
胡景初:不错,我画山水,并不单纯外出写生,而是以随意的心态和手法,把头脑中的山水意境打散重构,把自己看到过的、感受过的,运用头脑中的灵感把他们重构出来。风格上则追求文人画洗练、脱俗的艺术效果。不过作为家具人,我不知不觉地把家具中的一些元素融入到画面中来了,像家具中木头的纹路,在我看来,就像一种灵动的生命,也像国画中的卷云,生动飘逸。
山村 68cm x 68cm 2015年
至于书法,我喜欢用自己独特的如椽大笔来挥写,我也会抄写顾恺之的《情神诗》,感受古人的情怀;也会写篆书,拓宽自己的表达方式,在我看来,家具学科和文化艺术两者,不应该是两个互不关联的领域,而应该互补互益。
情神诗 34cm x 83cm 2015年
问:作为家具人,您即将举行个人的书画展?对此您有怎样的期待和想法?
胡景初:我在水墨创作这块探索的时间还不是很长,所以最初我对于这次个人的书画展心里也没什么底,不过后来一想,邀请参加展览的都是圈内人士,也是熟人,也没什么好担心的,我是一名家具人,也有自己的绘画梦,我希望通过这次展览以水墨讲述中国家具发展的诸多故事,如36条腿、联邦椅、伴侣几等等,这些家具业中耳熟能详的样式,在我的画中,已不再仅仅是一张家具,而是家具与人的故事、中国人对于家园情怀的诠释。当然,我在水墨创作上仍有一些不足之处,不过这恰好可以通过展览给大家提点指出,从这个层面上说,也是好事一桩。
我们从胡景初老师看到一名家具人对艺术的追求,他对自身有着清晰的认识,正努力地研习自己所好,厚积薄发,我们期待下一次相遇,领略这位家具人的笔墨惊艳。
村野家具 68cm x 68cm 2016年
简介
胡景初,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《家具与室内装饰》杂志社法人社长。早年在上海家具工业公司所属企业从事家具设计和企业管理工作,上世纪70年代后期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负责筹建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,现在学校巳拥有家具设计与工程博士点和硕士点,是我国家具学科的创始人之一。长期先后担任上海、广州、深圳国际家具博览会评委,现任中国家具协会设计工作委员会顾问。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,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。(来源:艺咖文化)